相关文章

人类是低效的生殖动物,尽管在过去30年里辅助生殖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约30%的胚胎在围孕期丢失,另外30%在植入后的子宫内丢失。虽然遗传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未能终止妊娠的胚胎与核型异常有关,但仍有一些可能是母体造成的。研究表明,母体的甲状腺异常、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和获得性血栓易感性都会导致植入失败。因此,对于反复流产和反复胚胎失败的患者,使用 "小灵丹 "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改善生殖结果。

血液中的高凝状态可能是遗传性的,如凝血酶基因突变、C-蛋白或S-蛋白缺乏,也可能是获得性的,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A)或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或两者兼有,这使得高凝状态患者的诊断变得困难。胚胎植入的过程也是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的精确平衡,血液高凝状态或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不一定形成血栓,但有可能导致患者植入失败。
肝素/阿司匹林
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肝素可以通过几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1. 在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肝素可抑制抗磷脂抗体的附着过程,防止其对胚胎滋养层的损害。
2. 肝素和阿司匹林在体外实验中可以调节滋养层的凋亡过程,但缺乏证据表明这一过程是否在体内发生。有人指出,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的APA阳性或盆腔器官肿大的患者,其可孕率明显提高。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扩张血管和抗凝血的作用,因此被用作试管婴儿的辅助药物。据观察,在围孕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子宫动脉的脉动指数,卵巢和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被认为会随之改善。对于患有抗磷脂综合征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被认为是有效的。相反,对于非选择的人群,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糖皮质激素
胚胎植入母体的过程类似于半同种移植,因此母体免疫系统接受胚胎而不攻击它的能力对于植入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些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改善子宫的内部环境。在反复流产的妇女中,使用氢化可的松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的自然杀伤细胞(uNK)的数量。用去氢可的松治疗的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生育率和怀孕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对于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或因狼疮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后受孕率明显提高。
怀孕是一个全身系统相互协调的过程,而不孕症更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疾病。因此,在前期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等,力争找到线索,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育效果。希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轻视这类辅助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